中国新年与福 首都师范大学 孙桐
如果在汉字的世界里,能有一个字被所有人喜爱,而且这种喜爱是穿越古今的,那么这个字一定是——福。
无论走到哪,只要在有炎黄子孙的地方,“福”一定可以被找到。其实,汉字的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,只有最重要的汉字,才可能千古流传。如今发现的数千个甲骨文中,只有1600多个能和现代汉字一一对应,这其中很多字的内涵也出现了歧义,只有“福”,现在代表幸福,四千年前也代表幸福。幸福的内涵从古至今是如此一以贯之。
从甲骨文“福”的字形上看,甲骨文福字的一部分很像是5000年前黄河流域先民使用的尖底瓶,这种尖底瓶是用来酿酒的器物。那么为什么,福和酒有怎样匪浅的关系呢?这就要从中国最初的“酒”说起了。
在商周时期,中国的农业文明才刚刚起步,粮食收成完全依赖天气的状况,因天气出现粮食歉收的问题是屡见不鲜之事。但此时,如果谁家里的米不但够吃,还能有剩余可以酿酒,那么这在当时不是“幸福”是什么呢?而且酿酒也不是一般的活计,在那条件资源及其有限的环境中,想达到酿酒必备的温度和发酵程度,都需要很大的运气和试错成本。酒是如此的来之不易,可以想象,如果谁的家里不仅酿了酒,还有余量可以藏在家里,储存起来,就是莫大“福气”了。有足够的米可以吃,有足够的酒可以喝,把酒藏在家里,这样也就引出了一个和福、酒有着密切关联的字符——富。
酒香来自于神秘的祝福,因此,第一碗酿出的酒,必须献祭给火焰。相传,火焰的高度是神灵回馈的显化,酒香则焰高。通过甲骨文的字形,我们可以发现不仅有乘酒的容器,还有一双手。古人用手捧起容器,像神灵祷告,感谢神灵的庇佑得以酿出美酒,因此,福最初的意思即为“祈福,祈求神仙庇佑,万事顺遂”之意。
时间流淌,从黄河流域的甲骨文“福”到西周时期的金文,再到秦朝时的小篆字体,福的形态依旧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。
在这段时期的典籍中,“福”的意涵也在丰富着。例如春秋战国时期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中就提到了:“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”这里的“福”即为“保佑、赐福”之意。到《尚书·洪范》中首次出现了“五福概念,“五福:一曰寿,二曰富,三曰康宁,四曰攸好德,五曰考终命。”五种事即可被成为幸福了,一是长寿,二是富有,三是健康安宁,四是遵行美德,五是高寿善终。
到了汉代,《礼记·少仪》中提到“为人祭曰致福。”又引出了福的另外一个意思——祭祀用的酒肉贡品。于是此时“福”的字形发生了一些改变,原右半部分的酒杯成为了更多贡品,贡品在祈福仪式上被庄重地放在了供桌上。这样的福,和如今我们认识的“福”字形已然非常相近了。
再之后随着汉字的进化,酒的形象已经慢慢从福字中消失不见,但文化传统却固执地流传下来。几乎所有称得上幸福的场合,酒,都不曾缺席。“福”与“酒”,就是这样共生千年。
楷书的福字更成体系。有田地,有足衣,添丁加一口,不就是百姓最朴实无华的幸福吗?行书的福在这基础上更加飘逸潇洒,欢欣之意跃然纸上。
从书法的角度来看,福的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丰富的发展变迁,每一种福字的书写都承载着时代的印记,展现着不同时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。古代的福字书法简朴而古朴,以篆书和隶书为主,笔画刚劲有力,线条流畅稳重。这种福字书法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,随着时间的推移,福字书法逐渐演变,出现了楷书、行书等不同体裁的书写风格,每一种书法风格都赋予福字不同的韵味和情感。楷书的福字端庄大方,行书的福字活泼流畅,每一种书法都展现着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。
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发展,福字书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。现代的福字书法既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,又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,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。现代福字书法不拘一格,有的线条柔美流畅,有的刚劲有力,有的别具匠心,每一种风格都展现着书法家的个性与情感。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福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重要符号,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。而中国春节,则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,春节的到来常常伴随着对福的寄托和期盼。
中国春节作为传统节日,与福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。每年春节来临之际,人们都会挂起门神、贴窗花、张灯结彩,以及写春联、春贴,其中福字更是显得格外重要。在春节期间,人们常常通过写福字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期盼,将福字装裱成各种形式的挂件或贴画,装饰家居,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。
而在写福字的过程中,人们也在传承着书法文化的精髓。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,都会亲自动手写福字,以表达自己的祝福和心意。写福字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,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,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。书写福,在笔尖与纸面之际,写下我们对新年不同的期许和祝福。
2024甲辰春节之际,在北京琉璃厂厂甸庙会,发现书法家李新永先生书《福》。作品中,寄寓着作者对新春幸福的新理解。
该作品极具创意性和形象性,章法工整讲究,笔式圆润可亲,呈现一派开阔宽厚之态,将新时代中国人对“福”的理解用书法艺术和图像美绘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出来。作品的右半部分,我们能看到在田地之上,一栋高楼矗立其间,极具画面感。有田地营生,有高楼雅居,从作品中,我们看到活生生的、流动的、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,这是中华儿女自古以来对福的最朴素的理解。
而左偏旁,似一个人张开双臂,拥抱太阳,这是我们赋予福的新时代内涵。福不仅仅需要物质富足,更需要精神富足。有乐天知命之心,用浩瀚胸怀,笑看人世间花开花落,从每一天的日常中探寻生命的意义,才是精神之福。福,就是居者广厦田园间,安居乐业且心中充满阳光。是“一畦春韭绿,十里稻花香。盛世无饥馁,何须耕织忙。”的怡然自得。
身处伟大时代,必然迎来文化思想发展创新,文字继承的同时是否也随之赋予新寓意?身为中国福的创造者,传承人,我们应当倍加珍福、惜福、造福社会。历史看创造、转化、创新性延展也是历史给予文字的新赋能,伟大时代更普遍感受“福”,了解和欣赏福字新神韵,是时代进步。从今年庙会见福,回顾历史传承的福字脉络,心中充满阳光之福,对美好未来充满期待。
福,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,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。春节,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,也是福的归宿。在中国新年的钟声中,让我们一起书写福字,传承书法文化的精髓,共同祈愿新年幸福安康,福寿绵长。
当谈及中国文化中的“福”字,我们不仅仅是谈论一个汉字,更是在谈论一种精神,一种价值观,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,“福”是一个富有深厚内涵的符号,承载着人们对幸福、吉祥、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。这个简单而又富有意义的字,在历史的长河中,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
福,既是一种情感,也是一种愿望。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,在家庭、职场、社会各个层面都有着不同的体现。家庭中,父母时刻期盼着子女福寿安康,孩子则期待着家庭的幸福和团圆;在职场上,人们努力工作、拼搏奋斗,不仅是为了自己的事业成功,更是为了家人的福利和幸福;在社会中,人们互助合作、和睦相处,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。
福,是一种力量,一种信念。在生活的风风雨雨中,它给予人们前进的动力和勇气。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和挑战,人们始终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,这种对福的追求和坚持,成为人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。
福,是一种文化,一种传承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,“福”字一直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。无论是在节日庆典还是日常生活中,“福”字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。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,会挂福、贴福、写福,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期盼。福字装裱成各种形式的挂件或贴画,装饰家居,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。写福字更是一种传统习俗,无论老少,无论男女,都会亲自动手写福字,传承着这一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。
福,是一种艺术,一种创作。在中国的书法艺术中,“福”字有着特殊的地位。无论是古代的篆书、隶书,还是后来的楷书、行书,每一种字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美感。在书写福字的过程中,书法家们不仅展现着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功底,更是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。每一笔、每一画,都蕴含着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,成为了一种心灵的抒发和情感的表达。
福,是一种信仰,一种精神。在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中,“福”更是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力量。人们相信,只要心怀善念,努力向善,就能得到上天的福佑和保佑。因此,无论是在祈福仪式还是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都会通过种种方式来祈求福祉和平安。
福,是一种希望,一种憧憬。在人们的心中,福永远是一个美好的向往和梦想。无论身处何地,无论遭遇何种困境,人们始终相信,只要心怀美好、积极向上,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福祉。
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,“福”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汉字,更是一种精神,一种文化,一种信念,一种力量。它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,代表着对幸福和福祉的祝愿和期盼。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无论社会如何发展,福永远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一座灯塔,照亮着前行的道路,为人们带来无尽的力量和希望。
- 新闻排行
-
- 靖州微视
-